铁磁流体是一种在磁场存在时强烈极化的液体,由悬浮于载流体当中纳米数量级的铁磁微粒组成,其载流体通常为有机溶液或水。铁磁微粒由表面活性剂包裹以防止其因范德瓦尔斯力和磁力作用而发生凝聚。尽管被称为铁磁流体,但它们本身并不表现铁磁性。这是因为在外部磁场不存在的情况下,铁磁流体无法保持磁性。事实上,铁磁流体表现顺磁性,并且由于它们的高磁化率,通常被认为具有“超顺磁性”。液态磁性材料(区别于铁磁流体)在实际当中很难,一般要求高温及电磁浮置等条件。
铁磁流体由显微镜可见的铁磁纳米微粒组成,通常源自磁铁矿、赤铁矿或者其他包含铁的混合物。这些纳米微粒的典型大小为10纳米;在这个足够小的尺度上,热搅动可以使它们在载流体当中被均一地分散开,从而使它们对流体的整体磁性反应起作用。这一作用方式类似于顺磁性水盐溶液(如硫酸铜或氯化锰水溶液)当中的离子作用使得溶液具有顺磁性。

真正的铁磁流体是稳定的。这意味着固体微粒即使在极强的磁场当中也不发生凝聚或者分相。然而,界面活性剂经过一定时间(若干年)会发生分解,导致纳米微粒最终凝聚并且分离出来,从而不再对流体的磁性反应起作用。


当一种顺磁性流体处于一段足够强的垂直磁场中时,其表面自然形成一种褶皱构型。这一显著的效应被认为是具有法向场不稳定性。褶皱的形成增加了流体的表面自由能和重力能,却减少了磁能。褶皱只有在磁场强度高于临界磁场时才会形成,此时磁能的减少在数值上超过表面自由能和重力能的增加。铁磁流体具有异常高的磁化系数,一块小条形磁铁即可达到其临界磁场并使其产生褶皱。